西安国际港务区拆迁安置用地项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公示
西安国际港务区拆迁安置用地项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1.rar
西安国际港务区拆迁安置用地项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2.rar
西安国际港务区拆迁安置用地项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3.rar
西安国际港务区拆迁安置用地项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4.rar
1 项目概况
西安国际港务区拆迁安置用地项目地块(地块编码:6101283010049)位于西安市国际港务区新合街道余家社区,汉唐大道以东、规划路以南、西安国际陆港第四小学以北、新合新苑以西。调查地块占地面积1.4535公顷(14535 m2)、合21.8025亩,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 109.068766°,北纬 34.418847°。
据调查,调查地块自80年代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后为国际港务区新合街道余家村(现余家社区)农用地(1.4396公顷、21.594亩)、未利用土地(0.0139公顷、0.2085亩)。农用地类型为耕地(水浇地0.6635公顷、9.9525亩)、林地(其他林地0.7037公顷、10.5555亩)、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乡村道路用地0.0724公顷、1.086亩),未利用土地类型为草地(其他草地0.0139公顷、0.2085亩),见附件7地块勘界报告;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调查地块北部陆续建设几户余家村村民住宅;2009年4月至2018年4月,除地块北部村民住宅,农用地部分变为空地;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地块北部村民住宅陆续拆除,地块整体建设为西安国际陆港第一小学百草园劳动实践基地;截止现场踏勘时间(2023年2月17日),地块作为西安国际陆港第四小学课外活动场所使用,地块内主要为绿地、道路,地面建筑主要有一处公共卫生间、两处闲置库房、一小型篮球场等。
西安国际港务区拆迁安置用地项目地块目前处于土地报批阶段,地块现用途为耕地(0102)、林地(0304)、农业设施建设用地(0601)、草地(0403),规划用途为城镇住宅用地(07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号)第五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了完善土地性质变更手续,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要求,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国际港务区分局于2023年2月11日下达了《关于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通知》(见附件6),西安国际港务区土地储备中心于2023年2月15日委托西安高新区中凯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对西安国际港务区拆迁安置用地项目地块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接受委托后,我公司成立了项目组,依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等相关技术文件要求,于2023年2月16日对地块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信息分析等工作;2023年2月17日对地块内部以及周边500m范围区域进行了现场踏勘、拍照等工作;2023年2月23日至2月24日陆续对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际港务区分局、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国际港务区分局工作人员、纺渭路租赁性保障房项目部、余家村村民等相关人员进行了书面访谈工作,对地块的使用历史、权属变更及是否存在污染事故等信息进行了详细调查;2023年2月25日至4月20日按照相关导则及技术标准要求,结合上述工作获得的地块信息对该地块是否存在土壤环境风险进行了综合分析,编制了《西安国际港务区拆迁安置用地项目地块(地块编码:6101283010049)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2 结论
截止2023年2月24日,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及人员访谈可知西安国际港务区拆迁安置用地项目地块2003年至2016年为余家村农用地、未利用土地,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蔬菜、果树等;2016年至2018年农用地陆续变为空地,2018年开始配套建设为百草园劳动实践基地,作为西安国际陆港第四小学课外活动场所使用。调查地块现用途为农用地、未利用土地,规划用途为:城镇住宅用地。
通过资料分析、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可以确定:地块内现状是不存在被污染的迹象;不存在来自周边污染源的风险;地块内历史上不涉及工矿用途、规模化养殖、有毒有害物质储存与输送;不涉及环境污染事故、危险废物堆放、固废堆放与倾倒、固废填埋等;不涉及工业废水污染;也不存在其它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情形。
综上调查结果表明: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地块内现状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周边区域对地块土壤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地块的土壤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无需开展下一阶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