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检测
点击数:5933 时间:2014-04-17 17:36:01
如果不是偶然发现苯超标,兰州市民可能还要饮用这种苯超标自来水到9月。自来水检测是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引起人们质疑。2012年7月1日,国家出台的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将沿用了27年之久的老国标中35项检测指标,大幅增加至106项,使其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而苯正是其中新增的一项指标。
尽管自来水新标准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是,目前我国自来水检测能力不足,检测手段和相关规定均没有跟上新标准的步伐。
就像医生想给病人量体温,却没有温度计一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上千家疾控中心只有约15家可以检测生活饮用水新国标中全部106项指标。
根据卫生部给出的时间表:到201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对106项指标的检测能力实现全覆盖。即使是省会城市,目前也只能做到40多项指标的检测。我国很多大型自来水厂甚至只有能简单检测几项指标的仪器。
此外,如果要完成全部106项新国标检测指标,至少需要两周时间。除了增加了检测时间,新标准也相应增加了检测成本。完成所有项目,仅检测费用就达到两万元以上。即便在发达地区,如此高昂的检测费用也限制了检测频度。
新标准的106项指标中有42项常规指标、64项非常规指标。根据新的国家标准的规定:9项指标每日检测不少于一次,42项常规项目每月检测不少于一次。全部106项检测,地表水厂一年只需要检测两次,地下水厂一年检测一次即可。
这也就意味着,自来水合格只是在某些时间点的合格。在长达半年没有全部指标检测的时间里,如果出现了非常规指标的污染,很可能无法及时发现。
自来水水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公共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自来水检测是保证自来水质量的最重要,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检测稍有差池,影响的将是整个城市的生命线,真正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水质检测相关标准必须科学、规范,数据必须真实、可靠。
国际上,发达国家在制定严格的自来水标准的同时,对自来水检测的监管极其严格。德国卫生部规定,自来水公司每年都必须出具水质报告,居民可以随时打电话索取。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水质监测一小时一次。美国环保署有专门机构监管自来水水质,市民可以在网上查询检测报告。
事实上,自来水检测指标的多少,并不是评价标准科学与否的唯一条件,只有符合目前国内饮用水的水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检测指标,扩大检测范围,才是最科学、最安全的标准。
标准制定得再高,如果不能得到完全的执行等于没有标准。要保证水质达标,必须提高自来水检测能力。
首先要加大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要专门投入一笔钱,配齐各地的水质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对更多的指标进行检测,增加检测的频率。
其次,还要及时、透明地发布水质相关信息,让公众知道水质优劣,而不是“一头雾水”,减轻居民对饮用水的疑虑,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
此外,保障水质安全工作要居安思危、重在预防。因此,可以考虑在水质检测体系和公开体系引入第三方力量,让具备检测能力的大学实验室、卫生检测机构等作为第三方参与检测水质,增强自来水检测的公信力。